2023, 38(2):1-8.
摘要:断层区域顶板岩石较为破碎,连续性、完整性差,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矿山压力显现严重,严重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以邹庄煤矿74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分析,对过断层期间的工作面顶板垮落形态、围岩变形规律、断层区域顶板滑移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工作面推进至断层区域时,直接顶上方顶板整体沿断层面有一定滑移;断层区未放出的煤对顶板有支撑作用,减小了对顶板的活化作用;断层滑移影响范围主要是距煤层5~20 m的直接顶和老顶,上下盘最大滑移量为75 mm,距煤层20 m以上的顶板范围没有明显滑移变形.
2023, 38(2):9-14.
摘要:为研究湖北高烽磷矿副井岩石的渗流特性,本文选取矿区主要含水层段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制成标准试件后,通过RYL-600剪切流变仪制备裂隙白云岩试件,并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上对其进行渗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裂隙白云岩的孔隙压差是关于时间序列的四次多项式,渗流状态为非Darcy流,且岩样渗流的非Darcy效应随围压的增大不断增强;(2)裂隙白云岩非Darcy流的渗透率恒小于Darcy流的渗透率,岩样渗透率随围压增大而减小;(3)同一轴压作用下,裂隙白云岩的渗透率与体积应力呈负指数相关,且岩样渗透率在低体积应力作用下更为敏感.
2023, 38(2):15-22.
摘要:为保证尾矿库下安全回采,防止尾矿库水体通过采动裂隙进入采场对采场安全生产造成影响.本文对尾矿库下开采引起的“三带”高度进行分析计算,通过理论计算得出防水安全岩柱的厚度应大于135.28 m.利用HOEKBROWN非线性破坏准则获得岩体力学参数,在安全岩柱厚度为135.28 m条件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开采模式下“三带”高度和裂隙发育状态,采用普通采矿方法开采,导水裂隙带已发育到尾矿库底,对开采造成极大影响;采用充填采矿法后,导水裂隙带高度未发育至库底,处于较为安全的状态.并对尾矿库底构筑物进行爆破动力学分析,爆破震动后库底测点震动速度曲线出现双峰形态,最大震动速度为1.139 7E-6 cm/s,满足安全规程要求,爆破振动对尾矿库水工构筑物影响较小,不会造成破坏.
2023, 38(2):23-28.
摘要:为探究正交裂隙对岩石力学特性及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利用类岩石材料制成不同裂隙倾角的预制正交裂隙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同时借助应变仪对裂隙端部局部应变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倾角是影响试件峰值强度的主要因素;峰值强度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当裂隙倾角α=45°时,试件的力学指标达到最小值;正交裂隙试件的主裂隙或次裂隙端部更容易发生起裂,起裂顺序及裂纹发展方式与裂隙倾角有关,主要呈翼型发展.
2023, 38(2):29-36.
摘要:随着煤矿开采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许多矿区陆续进入深部开采阶段,深部围岩大多处于高应力状态,并且强度低、易破碎,因此注浆支护已成为一种常用、有效的支护手段,研究注浆支护对于巷道周边围岩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塑性区发育始终伴随巷道围岩的破坏,为研究注浆支护深度对塑性区半径的影响,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推导出巷道围岩塑性区半径关于注浆支护深度的函数,并对巷道进行注浆支护数值模拟和塑性区半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塑性区半径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塑性区半径极为接近;同时,在注浆范围与塑性区范围理论值趋于相近时,塑性区范围无论是模拟值还是理论值,都已趋于稳定,此时的注浆支护范围也是最佳注浆支护范围.
2023, 38(2):43-49.
摘要:为提高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以下简称突出)危险程度评价的准确性,提出一种以突变级数法与组合赋权法相结合的突出危险性评价方法.在基于地应力、煤层瓦斯压力和煤体结构物理性质综合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建立邹庄矿井主采的32,72和82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相继对各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表明:32煤层属于中度危险煤层,72和82煤层属于重度危险煤层,其评价结果与矿井各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结果相一致,证实利用该方法评价煤矿矿井突出危险性是合理可行的.
2023, 38(2):50-57.
摘要:以狮子洋隧道工程为分析原型,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模拟4个不同落差的断层,旨在研究不同落差断层下隧道开挖前中后围岩应力和应变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处的初始地应力分布不均匀,在断层破碎带处会有一定的波动;在开挖至断层破碎带时,围岩应力会急剧下降,隧道变形也会激增;随着断层落差的增大,隧道开挖所产生的影响范围也随之增大,断层破碎带处的隧道位移更大更集中,隧道围岩应力的分布也更加不均匀,主要表现为断层处围岩应力下降幅度更大,隧道应力集中处的应力也更大更集中.
2023, 38(2):58-64.
摘要: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三维采空区流场模拟试验装置,开展煤自燃升温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随热源温度升高,高温范围沿X轴,Y轴向外延伸;某点温度与距热源距离呈负相关;同一位置温度随时间呈指数增大;(2)自燃后发生瓦斯积聚现象,第Ⅰ层出现在热源处,Ⅱ,Ⅲ层在热源沿倾向偏10 cm处;热源附近瓦斯低体积分数区域随升温扩大;采空区深部瓦斯体积分数在竖直方向上从低平面到高平面分别呈下降、持平、升高趋势.分析得到:瓦斯积聚是热源产生的升浮力与抽吸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积聚点偏移是向上的升浮力受到了水平漏风风流的影响;升浮强度与抽吸强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在不同高度平面存在不同关系.
2023, 38(2):65-72.
摘要:为解决液态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的“贫信息”和“模糊性”问题并确定事故防控重点,提出一种组合赋权-灰色聚类风险评价方法,并引入事故影响系数.该方法首先依据液态危化品风险特性和道路运输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其次采用灰色聚类法处理评价系统信息模糊、不完整问题,通过构造白化权函数对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然后计算风险指标的事故影响系数并排序,得到事故防控重点.最后,利用该方法对某企业的甲醇运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企业的运输风险较小,但“违规驾驶”“液态危化品特性”和“驾驶员安全意识”这3项风险指标对事故的影响程度较大,应对其进行重点防控,这一结果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本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所提方法可为液态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2023, 38(2):73-78.
摘要:针对现有井下通信设备不成体系,通用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wIP协议的应用层通信协议,并基于该应用层协议设计一种以ARM芯片为核心的数字多媒体通信系统.首先介绍系统使用的硬件设备,然后展示软件功能和上位机软件,其中详细阐述基于LwIP协议栈的应用层设计思路,最后设计试验进行系统测试.经试验测试表明:所提出的应用层协议可以达到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同时,所设计的系统与现有的通信设备在功能上相比,升级对讲功能为实时通话功能,增加视频传输功能和上位机控制,增强了实用性且更方便统一管理.